论坛风格切换
  • 3257阅读
  • 1回复

风范长存溢馨香——太平天国史开山宗师罗尔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angyouhua
 

发帖
2161
银子
40724
威望
304
贡献值
0
好评度
2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4
— 本帖被 月下奇拉 从 ※〖贵港生活区〗※ 移动到本区(2008-04-04) —
风范长存溢馨香——太平天国史开山宗师罗尔纲的读书与治学 %L,,  
r?{LQWP>e  
本文地址: http://gaowenchuan.blshe.com/post/6194/165902 7!d<>_oH  
  <PA$hTYM  
罗尔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一级研究员,是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山宗师。他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艰苦拓荒长达70年,为太平天国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罗尔纲曾得到胡适先生的亲传。罗尔纲在抗战的艰难环境中坚持太平天国研究,他一生多病,但做出了常人无法完成的杰出贡献。他人虽仙去了,但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宝贵遗产。罗老不愧是一代宗师,史学泰斗,风范长存溢馨香,道德文章第一流。 KHC(MdZ  
                                                              风范长存溢馨香      ^L2Zo'y [  
| r*1.V(  
                ——太平天国史开山宗师罗尔纲读书与治学 :. o0<  
hFF&(t2{^  
    罗尔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一级研究员,是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山宗师。他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艰苦拓荒长达70年,为太平天国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o~z.7q  
hD~/6bx  
                  gM/_:+bT>P  
F u=VY{U4  
                                                幼年开卷有益博览群书 g&20F`.N*>  
7JK 'vT  
E52:c]<'m  
    罗尔纲1901年出生在广西贵县(现为贵港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刚出生就过继给伯父罗佩璜,伯父英年早逝,虽为中举,却爱买书,以致家里藏有30多箱5000多本图书。罗尔纲的本生父罗佩珠考取秀才后,清朝停止科举,乃改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在博物科(包括动植物、矿物、生物等学问)毕业,做了20多年教师。“4·12”政变时,因参加进步组织被通缉,逃难香港,改业中医至1955年仙逝。罗尔纲的本生父也买了不少图书,在童年时,本生父就注意培养罗尔纲的自学能力,罗尔纲也把本生父的书翻遍了。他7岁时,自学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第一天只看了几行,但他不懂也看,半懂半不懂地看完了,就接着看《西游记》。南方潮湿,本生父每年都教他晒书,他一边晒书,一边翻看,不到10岁,他读完了《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福尔摩斯侦探案》等许多图书。罗尔纲读的第一本历史书是王世贞的《纲鉴》。王世贞笔法精简流畅,史论富有见地,引起罗尔纲的兴趣与思考,引得他进而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史,接着读《左传》、《国语》、《战国策》。同时也看了《杜工部集》、《苏东坡集》、《昭明文选》等文学书。幼年的自学,为罗尔纲后来的治史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功底。 JL*]9$o  
9<#R;eIsv  
                ,}xC) >  
?Pf ,5=*B  
                                          胡适教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yB  
)pj \b[  
\$++ .%0  
    罗尔纲先入上海大学,复入上海中国公学。1930年初夏,罗尔纲写信给校长胡适,请胡适介绍自己去历史研究所工作。胡适知道罗尔纲是5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之一,问他是否愿意到家里,帮助整理胡适父亲的《铁花遗著》,罗尔纲觉得能终日亲炙师教,欣然愿意前往,入室学徒。胡铁花名传(1841~1895),科考优等,得同治庚午岁贡候选儒学训导。铁花是清代地理学者,他一生北至吉林边疆,南到海南岛,东赴台湾,足迹所至,对地理学上多有订正。他又是一位精干廉明的人,光绪间,中俄交涉、中葡交涉、黄河河工、中日战争诸役,铁花均参与其中,并有文书报告或日记详载,其遗著为重要史料。因铁花忙于公务,他的底稿东涂西改,左添又补,煞是难读。罗尔纲一边辅导胡适两位公子读书,一边耐着性子,花9个月的时间把胡铁花的80万字遗著分为年谱、文集、申禀、书启、日记6个部分整理出来。罗尔纲本来秉性粗急,但他牢记母亲“忍耐、小心、不苟且”的教导,在胡适家得到了好的训练,这是他进入做学问的第一课。那时,胡适根据所见的材料,提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假设。为了求证,胡适托人做了许多工作,他要罗尔纲做助手,把几个版本辑录成混合本《聊斋全集》,并做成了3种《聊斋全集》目录对照表。胡适通过对比、考证,写出《蒲松龄生年考》,后来改题作《辨伪举例》。证明石印本的诗集全是假造的胡适又经五六年思考,慎重地写出《醒世姻缘传考证》。罗尔纲在胡适家亲承师教,目睹了胡适“大胆的假设,细心的求证”的全过程,这在他后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都发挥了作用。1931年,罗尔纲由北京回广西贵县探望母亲。在翻阅《贵县志》时,发现记载太平天国时期人物与薛福成写的人物大相径庭。为了搞清史实,他看了许多太平天国材料。1932年春,贵县成立修志局,聘请罗尔纲做特约编辑。他搜集了20多种广西各府州县方志,还有一些与太平天国有关的书籍。利用在贵县中学教书的业余时间,日夜赶写到年底,写成一部《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史》。从此,罗尔纲走上了67年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之路。他哪里知道,研究农民运动,在旧中国是不受统治者欢迎的事。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申请研究太平天国史未获批准,转入中央研究院又申请,仍然碰了钉子。但他不死心,拖着有病的身体,坚持在夜里自己研究。1934年2月,罗尔纲北上,再入胡适师门。胡适命罗每天到北平图书馆看书,罗尔纲则在胡家学写辨伪文。第一篇是考证太平天国没有天德王洪大全其人其事的《贼情汇纂订误》,他列举了7条证据,从此在史学论坛上引发了大争论。1935年,罗尔纲第一次写出《洪大全考》,1947年,第二次写出《天德王洪大全考》和《史官篡改史迹举例》两文,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1954年,罗尔纲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新讨论的意见,第三次写《洪大全考》。70年代,罗尔纲第四次写《洪大全补考》,以结束这一大公案,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那年4月,清华同学会里成立了“史学研究会”发起人是吴晗、汤象龙、梁方仲。又邀请谷霁光、朱庆永、夏鼐、孙毓棠、刘隽、罗玉东等共同发起。吴晗在中国公学比罗尔纲低几届,他邀请罗尔纲入会后,两人成了友谊最笃的莫逆之交。罗尔纲原本是个性格内向的离群独处者,在会中他遇到了几位学养深厚、热情洋溢的学友,相互切磋研究心得,在刊物上以文会友,使得罗尔纲懂得了朋友切磋鼓励的乐趣。在胡适家,罗尔纲还写出《读太平天国诗文钞》,他根据太平天国的历史、典章制度,指出那些是伪造的诗文。他还作出专题考证《水浒传与天地会》,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其中一条证据,是胡适带罗尔纲到《大清律例》中找到的。这使罗尔纲知道了抓取何处才是最关键的地方以求证。他写出《上太平军书的黄畹考》请胡适看后,胡适认为证据不够,不要赶着发表。从夏至秋,罗尔纲又找出几条证据,胡认为证据仍然不够,胡适帮罗访寻不易见到的相关资料,终于使罗尔纲的第三稿得到了胡适的首肯,使之发表在国内最著名的学术刊物——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上。罗尔纲到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室整理艺风堂金石拓片,又接来了妻儿,因生活困难有时要应报刊急需赶写些急就章,因得不到多加思考和修改的时间,文章难免粗糙。胡适见了就严加申斥,说:“这种文章是做不得的。”“我们做新式史学的人,切不可这样胡乱作概括论断。”罗尔纲在《生涯六记》中认为,胡适 “督教我比督教他两个儿子和在上海时住在他家的侄儿和外甥还要严厉得多多。”罗尔纲一连4个晚上回了一封几十页的长信,向胡师恳切地表白感激之情,汇报1年半来的工作、研究和生活情况,并寄上他的《研究清代军制计划》,请胡师指导。此时,胡适正在协和医院住院,收信后,一天内回复了两封信。恳切地指导他如何研究制度史,以避免成为空泛的“史论”。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中,对胡师的师教写道:“他的严切,不同夏日那样可怕,却好比煦煦的春阳一样有着一种使人启迪自新的生意,教人感动,教人奋发。”1937年,北大把罗尔纲升为助教,加薪20元。经谷霁光、汤象龙、梁方仲推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两处同时聘请罗尔纲。罗尔纲半天整理金石拓片,半天研究清代军制,可从中研院领取50元津贴。罗尔纲把多发的钱都购买了急需的图书资料,使他研究《绿营兵志》有了丰富的资料。 \VzQ1B>k  
oFA$X Y  
                  tbt9V2U:"n  
SodW5v a  
                                          在抗战中百折不挠的艰难研究 ^{,}, i  
:zTj"P>"I  
Y-9j2.{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罗尔纲随中研院迁到湖南长沙,复迁广西阳朔,再迁昆明,后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当时,敌机狂轰滥炸,罗尔纲抱着凳子,钻进防空洞继续钻研太平天国史。转到昆明落索坡村时,住处连桌椅都没有,他白天上班,晚上坐在木墩上,膝盖上架着衣箱写作。在那喝米汤、点煤油灯的困苦岁月中,许多人能存活下来已属不错,在硝烟逃难中根本无心从事研究,而罗尔纲却凭着坚韧的意志,艰苦考证,写出了为中外学者称道的《绿营兵志》。罗尔纲在总结自己做学问的经验时,认为有两条:“第一,要敢于硬着头皮碰困难。第二,不为名利,忠于真理。”罗尔纲能成为学问大家,也是通过学与问,在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后,逐渐积累而成的。研究太平天国壁画时,他不懂,就向花鸟画家陈之佛和山水画家傅抱石讨教;弄不明白太平天国历法,他在宜宾旅馆里,就找历法专家董作宾讲解;研究人口统计,他不在行,竟向一位做临时工的同济大学学生请教后,编成了《清代乾、嘉、道、咸、同、光六朝人口统计表》。1956年,《李秀成自述》原稿真伪问题引起全国大争论,罗尔纲并不懂如何鉴定笔迹,为了精通书家八法,他到书法家家里,用自行车驮回两车书,回来钻研。他用已知的李秀成墨迹和自述中相同的字拆开偏旁对照分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自述原稿是李秀成的手迹。罗尔纲以前没有学过军事,但他下了六七年的苦功,写成《绿营兵志》、《湘军兵志》、《晚清兵志》等多部军事史著作,以至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军事历史家”。罗尔纲从小就虚弱多病。在东南大学考场上,得了大热症,几乎丧命。靠积极锻炼和慢慢调养,到1935年才基本痊愈。中研院迁到昆明后,遇到通货膨胀,研究人员只能吃马铃薯煮稀饭充饥,乡间老鼠、跳蚤、疟疾蚊轮番肆虐,到1942年,虚弱的罗尔纲终于在到金田调查中染上了急性胃肠炎症,三五天,或八九天就发一次,经多方医治,仍不见好转。从此,罗尔纲开始自学中医,开始了自己给自己治病。到1944年4月,他研究出的散剂把长达两年的腹泻病治好了。这年9月,日军进犯广西,在转往贵州的路上,罗尔纲又因蚊咬,得了疟疾。赶到南溪县李庄镇时,大热、大冷,全身发抖。每次要人抬到医院。1946年9月,罗尔纲请长假回家。依然自己处方,慢慢调理。 ,DsT: 8  
I,q~*d  
      &b:Zln.j  
e}@J?tJK.L  
                              筹建太平天国博物馆和发掘大量太平天国历史资料 m*WEge*$t  
(Y?yGq/  
S6Xw+W02  
    1949年12月4日,罗尔纲的家乡解放。他被选为贵县人民代表。1950年8月,罗尔纲接原单位的信后,赴南京上班。12月1日,南京市文联召开“庆祝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筹备会议,罗尔纲被选为筹委会委员。1950年底,罗尔纲主持筹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可文物、照片一无所有。罗尔纲四处奔走,调查考证,召集访问了350多位老人,了解了许多线索,凡是疑点他都到现场亲自察看过。他又从南京图书馆和龙蟠里、龙贤街、颐和路等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中发掘摸底,,尤其在从不开放的山西路分馆,这里有汉奸陈群的大量私人藏书,他在积满尘土和蛛网的书架上爬上爬下,弄得满头浑身都是灰尘。而到中午,他只啃个面包又继续查找。就这样寒来暑往六易春秋,罗尔纲拿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成果,共发掘收藏太平天国典籍42部,文书、文物、艺术品1000多件,陆续编辑了《太平天国资料汇编》1200万字、《太平天国文献》四大集、《太平天国参考资料》400万字、《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六大册,为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完成这名垂千古业绩的人却是一位弱不禁风的“病夫”呀!1951年10月,“纪念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展览”在天朝宫殿遗址展出了两个月,观众达90多万人次。罗尔纲整天在会场里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观众的问题更加激发了他揭穿各种太平天国历史谜团的决心。经过5年的筹备,1956年国庆节时,太平天国纪念馆在南京堂子街成立了。成立前,南京市要罗尔纲出任馆长,他一再陈述婉拒,上级只任命了一位副馆长,仍然希望罗尔纲担任馆长。纪念馆成立的当晚,这位为太平天国纪念馆的建立立下赫赫大功的太平天国研究资深专家功成名退,以看病为由,默默离开了南京。他在馆中所编的文献和资料一律都署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坚决不肯署自己的名,每种只写一篇序言,以表示负责。馆里发他的稿费,他不领,寄到北京,又被他退回。 x-P_}}K 79  
S%%qn  
                    uqH! eN5  
W;j)ux7jMY  
                                                忠于真理坚定不移 8XX TN@&,  
bJ u,R-f  
ry=[:\Z~  
    罗尔纲一生痴迷学术研究,无论是连年的兵燹战乱,还是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打击,都未能阻挡他探求真知的步伐。罗尔纲早在1937年就公开出版了第一部拓荒著作《太平天国史纲》至今仍被誉为是“最好的一部概括性著作”。新中国建国前,也是他第一个在原中央大学讲授“太平天国史”课。在谈到学术思想时,罗尔纲认为,自己接受五四思潮熏陶,在学术思想上,接受辨伪求真,追求真理的思想。因而一生治学断不盲从,断不轻信。故为去伪存真要探索、要考证,为实事求是要探索、要考证,为求知解惑也要探索、要考证。《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一书前言中写道:“回首初作注时,已49年。古人说白首穷经,我注李秀成自述,也从青春注到白首了。”自述本身就难注,因为那是李秀成在牢中仓促写成,内中奇难怪僻的制度、避讳、地名、典故都像拦路虎,罗老用尽各种办法才搏倒了这一个个的拦路虎,找出合乎情理的解释。自述中,提到的人物没名没姓,诸如“大头羊”、“大鲤鱼”、“糯米四”、“冲天炮”之类的绰号,罗老都逐个有根有据的考出姓名、籍贯、身世、功过等等,可见罗老所下的功夫之深。在这49年中,罗老为此书几经磨难,1951年有位负责人曾不准发行,印制出版的开明书店要他赔偿损失2000万元(他那时每月工资90万元,相当当时他的两年工资)……1955年又有人诬他盗窃别人成果……1956年有人拿出法医鉴定,认为《李自成自述》是赝品……最大一次风波是1964年掀起的对李秀成的全国大批判。据说这是“文革”前奏的四条战线之一,他却愤然不顾,振笔疾书,写了《李秀成苦肉缓兵计考》投入斗争。一下成了众矢之的,亲友断绝,压力极大。“文革”中,他被迫写了3年检讨,高可盈尺。但他只检讨中了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毒,而只字不说对李秀成学蜀国姜维伪降的考证错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曾国藩的曾外孙女,北大英语教授俞大缜上书周恩来总理,后又在病中把其母曾广珊所说的曾家口碑写给罗老,罗老写成《一条关于李秀成学姜维的曾国藩后人的口碑》的文章在报上发表。1981年《人民日报》以《李自成的伪降新证》为题作了报道。于是,彻底推翻了对李秀成横加“叛徒”的诬蔑。现在,罗老的这一见解已为史学界所公认,历经一次比一次险恶的风波,真理终于握在了不为名利,始终如一的罗老手里。 A}+r;Y8[h  
hYQ%|CBXBR  
                T%b^|="@  
A=>6$L];'  
                                        抗病一生高风亮节风范长存 )FiU1E  
O4+w2'.,  
Z-=7QK.\{  
    罗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但他诚笃谦逊,待人宽厚。几十年中多次有人对他人身攻击,他都泰然处之。一家错发过批罗老文章的杂志托人向罗老道歉,并请罗老写篇反驳文章。罗老却说:“没有什么,批驳是好事哪。”有人合编文集,请罗老作序,并表示可把反对罗老观点的文章抽掉。罗老反对说:“学术研究必须各抒己见,才能获得新知。若只许一家独鸣,哪还有什么学术研究。千万不要抽出啊!”罗老一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真诚的批评,不管对方地位尊卑,都欣然接受。有时别人只一个正确建议,他就可能把自己的工作推倒重来。但要言之失当,即使有再大的来头,他也漠然相对,不会改变自己的学术观点。罗尔纲老年后,晕眩、偏头痛、高血压、失眠困扰了他的后半生,医生的诊断为“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状群”。此外,还有便秘、痔疮、前列腺增生、眼病、牙病等,他认为自己是“百病侵凌成老大”。常常是自己开方医治。罗老因病不参加任何活动,既不下楼走动,也不接待任何慕名求见者,因为只要一紧张,就容易犯病,甚至小便失禁。罗老青梅竹马式的老伴久病多年了,在床上不停地呻吟,身边还有一个从小就患痴愚症的女孩,应该说,罗老晚年的科研环境并不好,一直是在与疾病和各种苦难做顽强的斗争中坚持科学著述的,人们只知道他著述有700万字之巨,编纂资料有2000万字之多,却不知道一个耄耋老人在完成这些工作中忍受了多少人间的苦难。有时,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催稿很急,罗老痔疮复发,坐不得,动不得,只好站着写稿。罗老著述一直到97岁高龄,终因直肠癌晚期而辞世,终未能实现他许多新的科研想法……罗老虽然深居简出,但他的故事多的说不完。他人虽仙去了,但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宝贵遗产。罗老不愧是一代宗师,史学泰斗,风范长存溢馨香,道德文章第一流。 %JU23c*  
 6}ewBAq%  
我是一名老同志 老会员
离线我爱奉磊

发帖
1588
银子
13140
威望
3265
贡献值
106
好评度
7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4-05
刚说名字好熟悉 {nWtNyJpS  
原来是这样~~
除了你,我还能爱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新注册账号只有回复帖子权限,回复5个帖子即可发表主贴。
 
上一个 下一个